以特色產業園盤活低效用地
日前,寧波日報報網端聯合推出“低效用地‘變形記’”系列報道,通過聚焦園區、企業“騰籠換鳥”的新實踐,探尋寧波解決工業用地瓶頸的“金點子”。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土地是支撐和保障工業化的基礎要素,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城市用地高度緊張,各產業、項目用地需求迫切的當下,推動寧波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必須在土地要素等方面進行有力保障,這不僅關乎工業經濟發展的必要空間,充分發揮工業的“壓艙石”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平穩運行,更是寧波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寧波是工業大市,工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城市根基所在、優勢所在、底氣所在。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表明,寧波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9%、54.9%和44.2%,工業的貢獻率最高。在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成為寧波國民經濟的主導,擔當著經濟發展主引擎角色。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工業用地不足,已成為制約寧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不僅難以為城市功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也難以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載體支撐,成為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攔路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寧波不少地方還有大量低效用地,工業用地存在布局散亂、利用粗放、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低散亂”現象,占用了土地、市場等大量資源,擠壓了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發展空間。一大批“大好高”項目等待落地,卻因為土地制約,無地支撐;一大批優質企業等待建設,同樣苦于無地可用,發展受限。低效用地還滋生了環保、安全等諸多隱患,影響城市能級提升、產業升級轉型、生態環境改善。
各地實踐表明,創建特色產業園,是盤活低效用地的一種有效抓手和途徑。特色產業園,是根據區域發展規劃和經濟特色,把小型、分散的同一產業鏈上各類企業,統一集中起來,形成的各具特色、專業分工的產業集聚區。它是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服務集中的重要載體,擔負著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等重要使命,給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打開了一扇門。近年來,寧波各地圍繞低效用地整治,努力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綜合效益,讓“寸土”長出“寸金”。2019年以來,鄞州在全省率先啟動工業土地全域治理試點工作,通過深挖廣拓存量空間、精準高效配置資源,有效破解產業發展空間從哪來、怎么用的問題,逐步探索出一條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的工業土地綜合整治新路。根據計劃,鄞州將著力構建2個“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和4個高能級產業集聚區,未來將引導80%以上工業企業入駐產業集聚區。
特色產業園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由于園區把特色企業集中起來進行規范化生產運作,避免了個體分散經營、粗獷發展的模式。從土地利用的角度來看, 讓不同的優勢企業入園,通過“騰籠換鳥”,既解決了發展空間不夠問題,又能集約利用土地,提升經濟密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去年,寧波公布了首批特色產業園,18個特色產業園入選。這些園區產業定位明確、分工協作合理、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符合我市產業重點領域發展方向,推動了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可持續地高質量利用。
特色產業園是對“畝均論英雄”理念的一種探索,旨在通過政企雙方共同努力,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力,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均貢獻率。一個優質的特色產業園,便是一個生產要素聚集的洼地和社會資本投資的福地, 最終會形成強大的磁力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在同一園區集聚,從而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