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富”帶來“口袋富”
“產改”密碼 打開技術工人共富大門
不久前,樂歌人體工學股份有限公司鄞州經濟開發區生產基地的研發骨干劉華收到了逾10萬元的股票期權分紅;同樣通過分紅,海曙區金氏實業有限公司模具車間火花機工人韋象去年的收入增加了1.3萬余元;在溪口氣動行業的不少龍頭企業里,許多一線職工的名字寫在國家標準和發明專利的第一作者上……隨著寧波產改工作進入全域試點和全面深化的攻堅階段,不少優秀的產業工人更深地感受到由“腦袋富”帶來的“口袋富”。
來自市產改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間,42.27萬人次職工參與各類技能提升培訓,通過績能并重的多元化評價體制,29.99萬名產業工人實現職級晉升。伴隨著大批產業工人的成長成才,為他們提供的“一攬子”福利也越來越貼心:我市首創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工惠!,總參保人數200多萬名,為大批產業工人兜起“安心底”;針對產業工人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僅去年一年間,我市就統籌全市住房、教育等資源配置,增加籌集、盤活租賃住房11萬余套,增加學位4萬多個;通過一系列線路鋪設和優化,產業工人聚居區對接主城區的便捷交通網絡不斷完善。
在強化黨建創新、保障參政議政、評先評優激勵、公共服務保障上,我市也不斷向一線產業工人傾斜。據悉,產改落地以來,全市產業工人推優入黨人數達到5484名,基層一線人員在各級工會代表、委員、常委中的比例分別升至80%、40%、26%。全市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建制率分別達到91%、92.5%。大批工匠人才從產業一線涌現,去年,我市命名市首席工人100名、技術能手284名、寧波工匠101名、青年工匠300名,遴選浙江工匠75名,“浙江工匠”“寧波工匠”被納入全市人才分類目錄拔尖人才和高級人才序列。
滿滿的榮譽感和獲得感,不斷激發著一線產業工人的創新力。據寧波市總工會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以來,僅以產業一線勞模工匠為領銜人的工作室,就取得各項專利1186項,完成技術革新項目3354個,產生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